如何回歸智能制造初心
來源: AnyBody | 日期: 2021-03-18 | 點擊: 1200 | 打印本頁 | 返回列表  
 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未來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,是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、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,是推進《中國制造2025》、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由大到強的主攻方向。 
  微觀技術上,智能制造能帶來“兩升三降”,即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提升,運營成本和產品不良品率降低,以及產品研制周期的縮短。說得直白一點,企業或許更關心智能制造能帶來多少價值、提高多少效益。 
  8月18日,為貫徹落實《中國制造2025》,推進制造強國建設,工信部、國家發改委、科技部和財政部四大部委聯合編制并發布了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、工業強基、智能制造、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5大工程實施指南。這是《中國制造2025》的首批配套文件。其中,針對智能制造主要表述為:“數字化+智能化”路徑突破,重點聚焦“五三五十”。 
  為突破制造業轉型升級,智能制造工程提出了兩階段目標:“十三五”期間基本實現數字化改造,有條件的啟動智能化轉型,“十四五”期間逐步實現智能化(工業互聯網+核心軟件+核心智能裝備)。重點任務聚焦于“五三五十”,即攻克五類核心裝備、夯實三大智能制造基礎、推廣五種新模式、推進十大領域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應用。具體目標是:關鍵技術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%,智能制造核心軟件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30%,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50%,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%。 
  除上述工程實施指南外,在8月8日國務院印發的《“十三五”國家科技創新規劃》中智能制造行業也成為重點任務之一。其中,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,而智能裝備與先進工藝、智能機器人、制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等先進制造技術也被列入重點發展范圍。 
  當前,中國制造可謂機械化、電氣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并存,精益生產作為智能制造的基礎還遠未普及,不同地區、不同行業、不同企業面臨的情況千差萬別。如果將智能制造領會為引進設備、智能集成,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嚴重或全部依賴進口,企業只在總體上進行系統集成優化,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產權但不可控不可持續,更無法復制推廣。顯然,這不是國家發展智能制造的本意或初衷。 
  與此同時,更多的企業不敢、不愿、不想、不會推進智能制造。 
  不敢,是因為無力承擔。智能制造確實存在基礎設備投入貴、維護保養費用高、技術人才缺的現象,如LCD陣列曝光機每臺就近億元且被尼康和佳能壟斷,科研人員、高技能工人、設備維修等方面的綜合成本支出也高,財務壓力很大。 
  不愿,是因為心中無數。智能制造強調大規模、小批量,比傳統生產方式更注重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、系統性,企業對現有人、財、物等方面的要素保障跟不跟得上心中沒底,積極性自然打折扣。不想,是因為自顧不暇。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很大,不少企業增長乏力,忙于降本節支做減法,一些長期目標和規劃被暫時擱置。 
  不會,是因為企業無所適從。當前,智能制造的技術標準或滯后或缺失及至空白,物聯網、大數據標準規范和接口等也不統一、不兼容,企業實施難、著手難、集成難。 
  要全面推進智能制造,筆者認為天時、地利、人和均不可少。天時業已具備,廣義上智能制造已成世界潮流和發展方向,狹義上國家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和《中國制造2025》給出了頂層設計和路徑指南。地利,廣義上指中國的整體科技產業環境已做好準備,狹義上則是企業做好準備。人和,廣義上指中國社會已廣泛接受歡迎智能制造,而不是妖魔化為英國式的“羊吃人”概念;狹義上則指中國工人要提高勞動素質,不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前敗下陣來。

<<上一篇    下一篇    
五月婷婷影视_亚洲天堂视频网_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_五月六月婷婷